波焦袭风烟再点p为为U何成场硝X抄起X市
最近加密圈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每当Uniswap推出新功能,市场总会掀起一阵"抄袭风波"。这次UniswapX的发布也不例外,Curve官方甚至直接开怼:"说真的,1inch的高质量聚合和CoWSwap的solver模型早就改变游戏规则了。" 作为一个混迹DeFi多年的老韭菜,我太理解MEV攻击的痛了。记得去年我在Uniswap上准备抄底某个代币,明明价格已经到位,结果交易确认后发现比预期少拿了20%的代币——这就是典型的三明治攻击。更气人的是,这种"黑暗森林"式的攻击完全防不胜防。 MEV攻击之所以屡屡得手,关键是交易从提交到上链存在"时间差"。这就给了那些专业矿工可乘之机,他们像秃鹫一样盯着内存池,随时准备收割普通用户的交易。 第一次接触CoWSwap时,我惊讶地发现这个协议的名字并不是"牛",而是"需求巧合"(Coincidence of Wants)。这个概念太妙了——想象两个人在集市上,你正好有我要的苹果,我正好有你要的香蕉,我们直接交换就行了,根本不需要中间商。 CoWSwap最打动我的三点创新: 1. 批量拍卖机制:把多个订单打包处理,避免了单一交易被狙击的风险 2. 链下求解:由专业solver团队处理复杂交易,普通用户再也不用担心gas war 3. 统一清算价:同一批次的交易执行相同价格,彻底杜绝了抢跑的可能性 说实话,CoWSwap在营销上确实不如1inch高调。但从数据看: - 抗MEV表现最佳:MEV攻击比例是主流DEX中最低的 - DAO的宠儿:三分之一的DAO交易都选择CoWSwap - 市场份额稳步增长:目前已达10%,仅次于1inch 最有趣的是Balancer的BIP-295提案:专门为CoWSwap的solver提供50-75%的费用折扣,这相当于官方盖章认可了CoWSwap的价值。 UniswapX和1inch fusion确实借鉴了CoWSwap的核心架构。但从产品细节来看: - UniswapX增加了RFQ系统和跨链功能 - 1inch fusion则优化了resolver机制 - CoWSwap依然保持着最纯粹的批量拍卖特性 作为行业观察者,我认为这种"抄袭"其实是良性的产品迭代。毕竟CoWSwap早在2020年就推出了Gnosis Protocol V1,这种先发优势不是那么容易超越的。 展望未来,我特别期待看到CoWSwap在Intent叙事下的表现。它那套"链下执行+链上结算"的哲学,与L2扩容思路不谋而合。或许DEX的终极形态,就是让普通用户完全不用操心复杂的交易细节,就像我们现在用支付宝一样简单。 (作者注: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察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在DeFi世界冲浪,永远记得做好自己的研究。)用户的血泪史:MEV攻击防不胜防
CoWSwap的救赎:重新定义DEX体验
市场表现:低调的实力派
抄袭风波背后的真相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币圈风云:8.31比特币与以太坊的震荡博弈
- V神也中招!690万美金被盗背后,加密圈的安全警钟再次敲响
- 比特币多单700点大捷!这是我见过最爽的行情
- 让区块链数据不再高冷:Footprint Analytics如何为Layer2生态注入活力
- 历史性突破:美国GDP数据正式迈入区块链时代
- 从领跑到吊车尾?ChatGPT的江湖地位正在被撼动
- 布特林敲响警钟:加密货币企业需谨慎看待香港政策风向
- 从传统资产到数字世界:MIIX Stacy在Token2049大会上的行业洞见
- 8.22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BTC与ETH关键点位解析
- 以太坊交易费用触底反弹,1.83美元手续费时代来临!
- 柴犬币鲸鱼疯狂囤货:这波行情究竟能走多远?
- 市场精准预判,空单斩获丰厚回报
- 波场TRON日均交易量揭秘:480万笔背后的生态实力
- ARB巨鲸集体出逃:散户该恐慌还是抄底?
- 新加坡Web3游戏峰会:三大科技巨头联手探索无手续费未来
- Web3游戏狂欢夜:新加坡见证区块链游戏新纪元
- 马来西亚区块链周:一场科技狂欢背后的国家雄心
- Celsius高管认罪内幕:一场价值数千万美元的加密货币骗局
- 9.11主流币交易回顾:比特币实战策略复盘
- 渣打系加密托管平台Zodia进军新加坡,传统金融巨头为何偏爱这个东方加密港?
- 搜索
-